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与约束

发布日期:2020-02-13 10:08:22

文旅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部门协调、理论落地和实地发展都需要协调进行,解决这些问题,重在思想取得共识,行动才有效果。

 

“文旅融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矛盾,为了深层次发展就需要融合。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了,但是现在的文旅融合只是部门之间走到一起了,文化部门重在“守”,旅游部门重在“攻”,所以二者在做事逻辑上还需要进一步融合。

 

首先,思想上需要融合,在思想意识层面达成广泛共识。文物保护单位大部分是依靠国家拨款,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方式,对于一些藏在山沟里的文物,国家没有拨款,生存状态是非常艰难的。长城不跟旅游融合,大家都搬回去建猪圈。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主动保护能够改善这种状况。全世界搞生态旅游,就是为了通过旅游赚钱,然后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所以我觉得文化领域的一些人要改变思想。

 

其次,找准融合的接口。旅游业是一种融合性极强的产业,能够与交通融合、与体育融合,与各种产业实现融合。我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找准接口。

 

第一点是文化平台的旅游接口,包括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

 

第一个接口是国家文化公园。省级的规划与国家级的规划方案一样,是顶层设计,到下级有很多项工作要做。从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规划编制来说,长城所涉及到的所有市县都要编制建设保护规划。只有编制到县一级规划才能真正把范围划定出来。范围怎么确定呢?规划编制跟国土空间规划是不是协调一致?规划编制有没有遵守生态红线?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规划也是顶层的,还没落地。落不了地的不叫规划,只能说是一种想法或者概念。各个市县如何把国家长城文化公园范围划分出来?如果县城不能被划入范围,那乡镇、古村庄能不能?长城文化公园跟国家公园又是什么关系?把这个接口做好,各个市县才能真正将规划落地。

 

第二个接口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非遗的传承是很重要的问题。只有与旅游对接、与抖音等新媒体对接,增加知名度,产品销售业绩更好,才能存活下来。所以文化生态保护区里,让非遗走进景区,让非遗传承人有尊严地活着,也是旅游应尽的一份责任。

 

第三个接口是文物保护单位。文旅融合要往在制度上下功夫,用制度解决问题。以往游客的流量与文物保护单位无直接关系,如果游客带来的收益与他们相关,积极性就会起来。

 

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各个展览馆都要跟旅游结合,这是文化平台的旅游接口。

 

第二点是旅游平台要找到文化接口。平台怎么把文化IP放大?没有IP就没有品牌,没有个性化就会千城一面、千村一面。这样的问题要解决,不仅仅是文旅融合,还需要文旅融到城、融到镇、融到国土空间规划。让开发商的一些投资项目能够落到城镇、村,带领当地老百姓一起腾飞、发展,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后要实现文旅村、文旅镇的融合,让镇、村更有自己的特色与特性、更品牌化,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