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风暴席卷全球:一只小猫是如何改写日本战后国际形象的?
发布日期:2025-08-24 17:50:51
HelloKitty这一卡通形象诞生于二战创伤之际,头戴蝴蝶结,后来成为外交、重塑国家形象以及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工具。

2007年,凯蒂猫身着和服,在东京某购物中心活动上表演日本古典舞蹈,这只卡通猫曾是叛逆与少女时代的象征,如今已成为文化大使,是日本二战后重塑国家形象的全球软实力战略的一部分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凯蒂猫是个迷人的卡通形象——一只脸蛋圆圆的猫,系着红色蝴蝶结,围绕它形成了庞大商业帝国,涉及午餐盒、背包,还有价值10亿美元的品牌。但它在全球的崛起,背后有着复杂得多的故事。
凯蒂猫诞生于1974年,当时日本正努力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它竟成为助力国家重塑形象的意外推手。日本直面其帝国主义过往、寻求修复国际形象之际,一场悄然的文化变革出现了——根源在于 “可爱美学”(即日语里的 “卡哇伊” 风格 )。
借由凯蒂猫,日本开始向世界重新介绍自己:不再是以昔日军事强国的身份,而是作为软实力领域新兴的行家。

HelloKitty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面临着一场清算。
1945年日本投降,这迫使该国的政治领导人直面日本帝国主义历史带来的后果,并寻找办法从过去的历史废墟中挣脱出来。
战后,西方普遍存在极端反日情绪。对日本群体系统性的非人化对待,导致美国出台歧视性立法,并设立大规模拘留营。日本有两个选择:接受衰败,或者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好在它选择了后者。

凯蒂猫最初是诞生于战后重塑背景下的小众角色,如今已成为日本国民级标志,出现在从玩具,到旅游推广活动,再到官方国家邮政等各类事物上

一家三丽鸥凯蒂猫礼品店的入口,以鲜亮色彩吸引顾客前来
1945年到1952年期间,随着美国占领军对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进行重组,日本开始寻求新的、不那么具有威胁性的方式,重新进入全球视野。文化输出成为一种战略工具——成为建立情感联结而非引发对抗的载体。
重塑一个国家的形象绝非易事,尤其是当战争创伤损害了其声誉之时。日本声誉的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家鞋业公司,当时设计师清水优子(Yuko Shimizu )画的一只耳朵上系着蝴蝶结的白猫,改变了日本历史的进程。
凯蒂猫于1974年由三丽鸥公司(Sanrio Inc. )的设计师清水优子创作而成,这个形象在20世纪70、80年代迅速取得巨大成功,尤其在西方,美国粉丝为之疯狂,三丽鸥实体店铺在美国开业,市场上推出数千种相关产品。

这个备受喜爱的形象将“卡哇伊(大致可译为 ‘可爱’ 或 ‘讨人喜欢’ )” 文化带入全球视野,也为塑造新的日本身份打开了大门。
专注于日本消费文化研究的学者表示:“‘卡哇伊’ 很容易被用作一个空洞符号,品牌可将自身理念注入其中。其作用机制是触动情感,激发人们对它产生呵护欲——所以它是一种便捷的隐形工具,能软化企业和品牌的形象。”
“卡哇伊” 起源于日本 “少女文化”,以简约、极致可爱和孩童般的纯真为视觉美学特征而闻名。它最初是日本弱势群体获得安全与力量的空间。
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活动人士以及80年代的女性少女粉丝,借助这种趣味亚文化,反抗僵化、鼓吹侵略的民族主义等级制度。
早期的“卡哇伊” 风格很激进,是包裹在甜美表象下的抵抗行为。
卡哇伊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一列以凯蒂猫为主题的“遥”(Haruka)特快列车往返于关西国际机场和京都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了美国和日本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与文化紧张关系。然而,到1983年—— 二战结束后不到40年,凯蒂猫已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美国官方儿童大使。
到21世纪初,日本政府已完全将“卡哇伊”奉为软实力战略工具。其“酷日本”倡议借助流行文化,包括动漫、时尚,以及像凯蒂猫这样的“卡哇伊”形象,来 “加强日本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通过这一活动,凯蒂猫被任命为台湾和韩国的旅游大使——而几十年前,这两个地区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残酷占领。“卡哇伊”美学作为软实力工具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为日本披上了一层温柔无辜的外衣。
在谈及日本独特的转型能力时,相关研究人员表示 “这关乎叙事、灵活性,以及讲述能适配自身民族定位的故事的能力。官僚和政客们试图重塑日本的形象。”
“卡哇伊” 不只是一种美学风格,更成了日本对外展现的全球形象。从三丽鸥打造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品帝国,到日本外务省2008年任命 “可爱大使”——身着卡哇伊时尚的年轻女性,被派去国际展会当文化吉祥物。在一次采访里,大使青木美沙子(Aoki Misako)把自己的卡哇伊服饰称作 “战斗服…… 能让人摆脱负面的自我印象”。

青木美沙子与三丽鸥的库洛米卡通形象
在这里,卡哇伊美学有双重象征作用:既是女性对抗父权结构、获得力量的途径,也是国家的战略外交工具。就连因民族主义主张闻名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也借助卡哇伊策略。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他扮成任天堂游戏角色马里奥的可爱版。而在此之前,他因有争议的民族主义观点饱受批评,包括参拜与被定罪日本战犯相关联的二战纪念设施。

中国的首座Hello Kitty 主题乐园
在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诞生了首座以它为主题的乐园,打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HelloKitty粉色世界。

这座Hello Kitty 主题乐园的诞生,源于中国银润集团与日本三丽鸥株式会社的合作。2012 年 3 月,项目主体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历经两年多的精心建设,于2014 年 11 月 28 日完成建设,并于 2015 年元旦试营业,同年 7 月 1 日正式开园迎客,自此,中国的 Hello Kitty 粉丝们无需远渡重洋,就能沉浸式体验 Hello Kitty 的梦幻世界。


乐园占地面积达1.6 平方千米,总投资 20 亿元,90% 的游乐设施从国外引进,融合了先进工艺、精细做工、安全保障以及人性化设计。园内划分成六大主题区域,分别是友谊广场、欢乐港湾、音之村、精灵森林、蒸汽王国和凯蒂猫小院。每个区域特色鲜明,不仅有独特的主题景观,还配备丰富多样的游乐设施、精彩绝伦的剧场演艺、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以及提供特色美食的餐饮区和琳琅满目的购物商铺。
在门票价格方面,工作日与节假日有所不同。工作日时,成人票官网预订价为210 元,原价 230 元;儿童票(1.0 米 - 1.4 米)及优待票(70 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官网预订价 135 元,原价 140 元,1.0 米以下儿童免票 。 节假日期间,成人票官网预订价 270 元,原价 290 元;儿童票 / 优待票官网预订价 175 元,原价 180 元。
除中国的Hello Kitty主题乐园外,全球范围内还有不少地方也有相关乐园。东京三丽鸥彩虹乐园位于东京都多摩市,是室内乐园,游客能在此与三丽鸥家族卡通明星互动,体验游乐设施、观看精彩表演,甚至还能在园内举办婚礼。九州和谐乐园则在日本九州大分县,园内标志性的Hello Kitty城堡以及诸多印着Hello Kitty形象的游乐设施,如摩天轮、旋转茶杯等,深受粉丝喜爱 。

另外,中国三亚也曾计划打造Hello Kitty主题乐园度假村,原预计2024年开业,若建成,将融合游乐、演出、美食、购物等多种业态,为游客带来丰富体验。这些乐园分布在不同地区,各有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Hello Kitty粉丝前去打卡 。



“你得考虑背后的意图,尤其是当机构或国家借助 ‘可爱’ 来推进其民族主义目标时。这有点像一种配料,比如糖——它能让东西变得可口,但要是过量,或者用来掩饰某些事,就可能成为 ‘杀手’ 。”


这种可爱文化——人类学家克里斯蒂娜·亚诺(Christine Yano)称之为 “可爱的展演性”——已深深融入现代日本生活。亚诺著有《粉色全球化:凯蒂猫的跨太平洋之旅》(Pink Globalization: Hello Kitty’s Trek Across the Pacific ),她指出,卡哇伊文化可同时满足多种用途:它可以有趣又具个人色彩,是一种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的形式,同时还能成为品牌塑造与外交的有力载体。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 “招财猫” 背后引人入胜的历史。)